由“标准答案”所想到的
来源:王德芳 点击:
时间:2022-07-19 11:37
由“标准答案”所想到的
山东省莘县朝城镇中心初级中学 宋言国
标准化考试的特征之一是考试后有一套标准答案,老师依照标准答案阅卷,每一个步骤、格式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无论什么情况,均视为答错。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虽必不可少,但考试分数不应被无限神化,标准答案的唯一性更不应被演绎的神乎其神。可是现在的考试,都是“标准答案”,考生的回答不得与标准答案有半点的不同,哪怕意思完全一样,只有说法不一样,也是错的。即便是你的回答比标准答案更合理,那也没用,因为它是“标准答案”,是绝对正确,是权威,你必须完全同它一致才能算对。现在的所谓标准化考试,阅卷都是如此。
一次初中数学期末考试时,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一组数据5,4,6,2,4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标准答案是4.2,4。试卷发下来之后,凡是写21/5,4的都被扣掉3分。有的学生对此不理解便去请教老师,老师说:“咱们的试卷是按标准答案进行批改的,错误的原因是与标准答案不符……”通过这件事,触发了我的深思:4.2与21/5难道是不相等的吗?如果另一个人给出的标准答案是21/5,4呢,是不是4.2,4又是错的了?我们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给学生解释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小学语文考试中也发生了类似情况。我的外甥刘琦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天性不算愚钝,遇事还好问个“为什么”。期末考试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把每组词连成句子,写下来,再加标点。给的词是:发明 电灯泡 爱迪生 是 的。
刘琦的答案是:“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尽管语句通顺,也符合要求,而且是个正确的强调句式,但是刘琦没得一分,原因是和标准答案不符。原来上面给的标准答案是:“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或“爱迪生是发明电灯泡的。”我便告诉刘琦,你没有写错,虽然与标准答案不符,但是,你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写出了同样正确的答案。刘琦马上问我:“发明电灯泡的是爱迪生,这句话对吗?”我说:“很好!”
这两个例子所反映出的问题是相同的。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时常遇到。由标准答案而引发的问题的确很严重。本来,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使用多种不同的解法正是锻炼他们的求异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可是为了与标准答案保持一致,学生们不得不小心地收起自己的发散思维与独特见解,求同求稳。众多的孩子在这样的标准答案面前,只能由最初的困惑而慢慢演变成对自己的怀疑,对自我的否定,甚而失去信心,将自己灵动、跳跃的思维收起来,不再敢有自己的思考,彻底依赖早已有人规定好的标准答案,使自己“像录音机那样学说话”。
标准答案使学生接受了“标准”知识,在这样形势下孩子就被这种僵化的教育禁锢了思维。在追求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求异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从想象中可以迸射出发明创造的火花,如能及时捕捉,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切将“标准”固定的做法也只能压制学生的想象,束缚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统一,是在否定和拒绝差异。标准化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不变的模式和手段,一切教育手段都为达到统一标准服务,创造的想法只有被扼杀在摇篮里,想象力成了虚无、奢侈、多余的东西。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怎能有发明创造?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又如何向前发展?一切问题由此而发,如何破解“标准答案”?如何解放学生思维?这不能不引起每个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深思。